联系热线:400-106-9998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为95岁高龄患者解除“心头大患”!

在医疗技术不断突破的今天,高龄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区,但每一次跨越年龄与身体状况的极限,仍是对医院综合实力与医者技术的严峻考验。
近日,深圳精诚医疗集团如皋医院成功为一名95岁高龄患者实施“插管全麻下临时起搏器植入+经股静脉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完成如皋医院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标志着我院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迈入技术前沿,也为超高龄患者的生命支持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九旬老人反复晕厥
心跳最长达6.4秒停搏

患者章大爷95岁,因“头晕、行走不能伴烦躁1天”于11月9日转入我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入院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多发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基础疾病,病情极为复杂。
更令人揪心的是,章大爷反复出现黑蒙、晕厥,动态心电图显示其存在严重窦性停搏及短暂全心停搏,最长R-R间期达到6.4秒——这意味着心脏曾停跳超过6秒,生命悬于一线。章大爷被明确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于起搏器植入的IA类指征,手术迫在眉睫。
血管条件极差
传统路径“此路不通”
尽管手术指征明确,但患者的手术路径却困难重重。术前评估发现,患者双腔静脉闭塞,无法经传统路径植入单腔或双腔起搏器。对于一位95岁高龄、全身多器官功能减退的患者而言,这无疑雪上加霜。
面对这一棘手情况,心血管内科团队没有放弃。在杨登魁副院长主持下,科室进行多学科讨论,最终决定选择“经股静脉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也就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MICRA无导线起搏系统。
无导线、无切口
全麻护航技术难度再升级

无导线起搏器虽具备“无切口、无囊袋、无导线”的显著优势,但对医师操作能力、团队配合和麻醉支持提出极高要求。常规此类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但该患者高龄、沟通困难,轻微刺激即出现躁动,术中风险极大。
为保障手术安全顺利,医院决定迎难而上,联合麻醉科实施插管全身麻醉,在临时起搏保护下,行经股静脉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这一决策体现了我院“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的服务宗旨——不因年龄放弃治疗,不因难度降低标准。
攻坚克难
医者仁心铸就生命奇迹
手术过程中,团队需在X光引导下,将仅如胶囊大小的起搏器通过股静脉精准送至右心室理想位置。患者血管迂曲、解剖条件复杂,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或严重并发症。
在杨登魁副院长、邬小芳院助、杨若冰副主任医师、房亚主任医师等多位专家通力协作下,手术团队沉着应对、精细操作,成功将起搏器植入到位。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安返ICU过渡。
不仅是技术突破
更是理念的践行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是我院心血管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诠释。面对超高龄、多合并症、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如皋医院没有退缩,而是整合资源、勇于创新,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
“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台手术,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寄托。”杨登魁副院长表示,“无论患者年龄多大、病情多复杂,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

95岁,6.4秒的心脏停搏,无导线起搏器的首植成功……这不仅是如皋医院心律失常诊疗技术的一座里程碑,也是献给所有高龄患者的一份生命礼物。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台手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嘱托。正是秉持着 “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 这一服务宗旨,我们勇于挑战技术禁区,整合多学科力量,为这位九五高龄的老人量身定制了最优手术方案,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追求技术精进的道路上,我们始终坚信:年龄不是边界的限制,用心才能创造奇迹。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精诚医者对于生命的无限敬畏与全力以赴。我们以精诚之心,行医者之道;以想方设法之力,践生命之托。精诚所至,生命如光。如皋医院,始终在路上。
上一页
上一页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