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400-106-9998
颅骨“修补匠” | 我院用技术天花板为患者撑起一片天
骨“修补匠”
我院用技术天花板
患者撑起一片天

当57岁的程先生再次站在我院门口,他头顶那道长达25厘米的马蹄形疤痕,不仅记录着四个月前一场生死攸关的抢救,更承载着他此刻对重获完整人生的全部期盼。从命悬一线到重燃希望,这段跨越数月的救治与康复之旅,见证了一个生命的顽强,也映射出我们医护团队对“生命至上”这一信念最朴素的坚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关于“修补”与“重生”的温暖故事。
精湛医技
为大脑筑起“安全屏障”
四个多月前,一场意外导致程先生遭受严重的颅脑损伤及全身多处损伤,生命一度垂危。当时,以我院董鑫主任为首的神经外科团队紧急为他施行了“左侧颅骨去骨瓣减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成功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
01 取下颅骨:
那次手术,为了给肿胀的大脑减压,不得不暂时取下一块颅骨。虽然生命得以保全,但程先生的头上也因此留下了一个明显的凹陷区,这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缺失了坚硬颅骨保护的大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因轻微的碰撞而遭受二次伤害,如同失去了盾牌的战士。因此,颅骨修补术,对于程先生而言,是重建生理保护、恢复正常生活信心的关键一步。
02 手术疤痕:
此次入院,程先生神志清楚,精神尚可,但偶有头痛、头晕。查体可见左侧头部那道长约25厘米的马蹄形手术疤痕,无声地诉说着数月前那场生死博弈。面对患者的迫切需求,以神经外科为核心的医疗团队迅速集结,进行了全面的术前评估。
03 完美贴合:
尽管程先生整体状况稳定,但颅骨修补手术本身依然是一项精密而复杂的技术活。它不仅要严丝合缝地还原头颅的原生形态,更要对植入的材料进行精准塑形,确保与骨窗完美贴合,避免对脑组织产生任何压迫或刺激。我院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反复研究影像资料,模拟手术路径,为程先生量身定制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力求在解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达到最佳的外观效果。
暖心照护
于细微处见真情
如果说手术台是医生的战场,那么病房就是护士们守护康复的港湾。对于程先生这样的术后患者,高水平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
01 建立档案:
入院伊始,我院护理团队便为他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密切关注他的生命体征与主观感受。她们用轻柔的话语缓解程先生和家属对二次手术的焦虑,“程叔叔,别担心,我们医生技术很好,您恢复得也不错,这次做完就好了。”“晚上睡得好吗?头还晕吗?”这些日常的关切,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患者的心田。
02 术后照顾:
术前准备,她们一丝不苟,严格执行核对制度,确保万无一失。术后,更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时期。从监测意识、瞳孔变化,到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从指导正确的卧位,到协助进行早期的康复活动;从提醒按时服药,到进行细致的健康宣教,告知如何保护修补后的颅骨、如何进行功能锻炼……护理团队的姐妹们用专业、耐心和细致的服务,为程先生筑起了另一道坚固的“防护墙”。她们真正将“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落实在每一个交接班、每一次输液、每一句叮咛中。
一面锦旗
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程先生的颅骨修补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复查显示,人工骨瓣位置精准,贴合良好。他恢复得很快,头痛、头晕症状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的笑容。曾经那个因头部凹陷而略显脆弱的形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对未来重燃希望的康复者。

出院那天,程先生和家属特意制作了一面鲜红的锦旗,亲手送到了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锦旗上金色的字样熠熠生辉:“救命之恩,终身难忘;医德艺术,堪为楷模。”。这短短的八个字,承载的却是患者及家属对我院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的最高肯定与无尽感激。
程先生握着主任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不仅救了我的命,现在又帮我‘补’好了头,让我能挺直腰杆做人。这里的医生技术高超,护士照顾得比家人还细心,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
这面锦旗,是对我们过往工作的最好总结,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它告诉我们,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医院的职责,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抚慰心灵。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的初心,用更精湛的医术、更优质的护理,去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与笑容,为更多家庭重燃生命的希望。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