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400-106-9998

15天,80岁老人写下最暖“心”的感谢信
15天
80岁老人写下
最暖“心”感谢信
七月下旬的一天,如皋医院心内科二病区护士站收到一封手写信。纸张普通,字迹因用力而微微洇开,这位八旬老人的真挚笔触背后,是一段与多重致命疾病惊险交锋的生命历程。
十几天前,蒋大爷被轮椅推入病房时,已深陷危局:持续三年的胸闷气短在一周内急剧恶化,双下肢严重水肿如灌铅般沉重。更危险的是,检查揭示了一串触目惊心的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状态、持续性房颤、心脏瓣膜病、心包积液、慢性阻塞性肺病、胸腔积液、电解质紊乱、脑梗死……整整十二项!
这位八十岁老人的身体里,宛如埋藏着数枚相互牵引的“炸弹”。
他的血压低至86/58mmHg,心脏在房颤驱使下狂跳至120次/分,杂乱而无序;双肺遍布干湿啰音,每一次呼吸都像破旧风箱在艰难拉扯;最直观的是双下肢重度压陷性水肿——轻轻一按,便留下久久无法回弹的深坑。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无声诉说着血液回心的艰难淤阻。
心、肺、循环系统几近崩溃边缘,一场与衰竭竞速的生命保卫战骤然打响。
面对如此凶险复杂的病情,我院多学科团队犹如精密协作的“拆弹专家”:
“炸弹”一
衰竭的心脏
与失控的“电流”
那颗衰老的心脏不堪重负,心功能滑落至III级(NYHA分级),每一次收缩都无比吃力。更危险的是持续的房颤,让心跳快且乱,如同脱缰野马,进一步榨干所剩无几的心泵功能。医护团队精准调控药物,一面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一面谨慎抗凝、控制心室率,在低血压的钢丝上小心平衡,竭力将失控的“电流”导入正轨,为疲惫的心脏争取休整时机。
“炸弹”二
堵塞的“管道”
与缺氧的危机
冠心病是长期隐患,冠脉这条生命“管道”的淤堵是胸闷痛楚的根源。支架术后状态仍需严密守护。同时,慢阻肺与胸腔积液的双重夹击,让患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如同窒息。医疗团队双管齐下:强化抗栓治疗,守护支架通畅;同时优化呼吸支持方案,加强气道管理,缓解肺部感染,对抗胸腔积液,如同疏通淤塞的河道,让氧气得以艰难而持续地输入。
“炸弹”三
失衡的“海洋”
与渗漏的“堤坝”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同体内环境失衡的“盐碱地”,威胁着每一个细胞的功能。双下肢重度水肿及潜在的体液失衡,是心衰与内环境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团队化身精细的“园丁”,严格计算出入量,审慎调整电解质,运用药物加固血管“堤坝”,促进潴留的液体安全排出,让几近“洪涝”的身体重归秩序。
十五个日夜的精准救治与守护,多学科协作的合力终于驱散阴霾。
血压回升,心跳渐稳,肺部啰音消散,那令人揪心的重度水肿如潮水般退去。蒋大爷摆脱了轮椅,稳稳站立起来,脸上病容被重获健康的希望取代——他终于能亲手写下那封朴拙而滚烫的感谢信:“我非常感谢他们,治好了我的病。”
这封薄薄的信笺,是信赖的具象,更是我院“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理念的沉甸甸回响。
面对高龄、危重、多系统衰竭叠加的极限挑战,如皋医院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无畏的担当与对生命至上的坚守,将不可能化为可能。每一次精准的用药调整,每一项严密的监护数据,每一刻不离不弃的床边守候,都在诠释: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正是我们倾尽全力的方向。
这封八旬老人的亲笔信,不仅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照亮前路的灯火——它提醒我们,在每一次与病魔的较量中,唯有以技术为刃,以仁心为盾,才能真正不负性命相托。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