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诚皋医】哈欠连天≠犯春困!出现这5种“不对劲”,是大脑在求救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它来势汹汹,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夺走生命。据报道,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这让我们不得不对其提高警惕。
近日来,网传频繁打哈欠是脑卒中的信号,真是这样吗?那么,脑卒中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常见的前兆?突发脑卒中时又该如何应对?……接下来,我们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脑卒中,掌握防范和应对的策略。
一、头晕手麻别大意!
脑卒中到底有多危险?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导致脑组织因缺血或出血而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和出血性脑卒中(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
▍脑卒中的发生率有多高?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4人中就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发生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还有1人因脑卒中致残。在我国,情况同样严峻,平均每1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
▍哪些人群更容易患脑卒中?
脑卒中并非老年人的“专属”,虽然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但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中老年人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此外,长期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以及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也更容易发生脑卒中。如今,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也逐渐成为脑卒中的“新目标”。
▍脑卒中发病前有哪些预警信号?
大多数脑卒中在发作之前都会有一些预警信号,但这些信号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常见的发病前兆包括:
-
视物模糊、重影,眼前发黑
-
意识模糊、头晕、失去平衡
-
口齿不清
-
肢体无力、麻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预警情况,如眼皮突然耷拉、晕倒、突然头痛、走路跑偏、站立或走路后头晕、整天昏昏欲睡、健忘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二、打哈欠真的
与脑卒中有关吗?
打哈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与疲劳、困倦、睡眠不足等有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频繁打哈欠可能与脑卒中存在一定关联。
具体来说,当大脑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时,身体会通过打哈欠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试图改善大脑的氧气供应。例如,一些脑供血不足的老年人,或者患有老年痴呆、脑萎缩的病人,可能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情况。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脑部血液循环变差,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从而引发打哈欠这一生理反应。
如果大脑长期缺氧,仅仅通过打哈欠可能无法满足大脑对氧气的需求,此时就可能成为脑卒中的潜在前兆。不过,需要明确的是,频繁打哈欠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会发生脑卒中。打哈欠只是大脑缺氧的一种可能表现,而脑卒中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哪些人群需
提高警惕脑卒中?
▍频繁打哈欠并伴有头晕头痛
如果一个人频繁打哈欠,并且同时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就需要引起警惕了。这可能是大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变的信号。头晕可能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大脑缺氧,而头痛则可能是血管痉挛、血压异常等引起的。这些症状都暗示着脑血管可能存在潜在问题,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以下人群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提高警惕:
-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这些疾病会损害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硬化、狭窄,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引发脑卒中。例如,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逐渐导致血管壁变薄、变脆,容易破裂出血;高血脂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
-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长期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的人群。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增加,损害血管内皮;酗酒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肥胖会导致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加重血管负担;缺乏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减慢,降低身体的代谢能力,不利于血管健康。
-
有家族史的人群
如果家族中有脑卒中患者,那么其亲属患脑卒中的风险也会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某些基因缺陷可能导致血管壁结构异常、血液成分异常等,从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中青年人群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人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容易忽视自己的健康。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加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年轻化趋势,使得中青年人也成为脑卒中的“新目标”。
四、突发脑卒中时,该如何应对?
(一)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当发现有人出现脑卒中症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准确告知患者的位置、症状、发病时间等信息。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呕吐等情况,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领带等,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在没有专业医疗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随意搬动患者。如果需要移动患者,要尽量平稳地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剧烈晃动头部,以免加重脑部出血或脑组织损伤。
准确记录患者发病的时间,这对于后续的治疗非常重要。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后的4.5小时内,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恢复脑部血液循环,减少脑组织损伤。因此,记录发病时间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在溶栓时间窗内,从而采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要随意给患者喂药。因为不同的脑卒中类型(缺血性或出血性)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盲目给患者服用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或掩盖症状,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例如,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误服了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可能会加重出血,危及生命。
脑卒中的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设备。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应尽快将其送往具备脑卒中救治能力的专业医院。在医院,医生会通过颅脑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明确脑卒中的类型(缺血性或出血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溶栓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方式,患者应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五、小结
频繁打哈欠可能是大脑缺氧的信号,而大脑缺氧和脑卒中有关联。如果打哈欠的同时,还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不适,要小心脑卒中的发生。突发脑卒中时,要让患者平躺,马上打急救电话,记下发病时间,别乱用药。健康生活,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好心情,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