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400-106-9998
【精诚皋医】天冷了,心血管很“受伤”!这份“护心”指南请收好!
秋冬季节,天气忽冷忽热,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气温的剧烈变化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因此,秋冬保健,我们不仅要“添衣”,更要用心“护心”。

为什么秋冬季节
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高?
当气温下降时,人体为了保持核心体温,血管会发生收缩,这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荷。
同时,寒冷也可能导致心率加快、交感神经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变化。秋冬季节早晚温差大,血管经受着冷热刺激,容易迅速扩张或收缩,此时便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此外,秋冬季节活动量减少,饮食上可能摄入更多高油、高盐的食物,加之冬季干燥,水分摄入若不足,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秋冬也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暖心贴士
陪您安稳过秋冬
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增减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中。
重点保暖部位:在寒冷天气里,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外出时穿戴帽子、围巾、手套,减少冷空气对血管的直接刺激。
室内外温差控制: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骤冷骤热。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低盐低脂饮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量,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腌制食品、动物内脏等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钾、镁、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小米、小麦、菠菜、香蕉、燕麦、全麦面包等,有助于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健康。
适量补水:在天气干燥或炎热时,要适量补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诱发血栓。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

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温和的有氧运动方式,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避开高危时刻:避免在清晨6点至10点等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外出锻炼。此时人体血压处于较高状态,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而出现心脑血管问题。
运动前热身: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导致身体不适。
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就医
定时测量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养成定时测量血压的习惯,尤其是晨起后和睡前。若发现血压异常升高或波动较大,应及时调整药物或就医。
关注血糖血脂: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按医嘱检测相关指标,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诱发血栓。
及时就医: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隐患。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调节情绪: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缓解压力: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戒烟限酒,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积极戒烟。
限酒:过量饮酒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酒精的摄入量。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警惕异常症状
准备急救药品: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在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应及时服用药物并拨打急救电话。
识别危险信号:如突发胸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持续头晕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信号,应立即就医。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