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400-106-9998

生日与手术日,78岁骨折老人的“双份治愈”
生日与手术日
78岁骨折老人的“双份治愈”
七月流火,皋城暑气正浓。78岁的杨奶奶怎么也没想到,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与一场温暖入心的生日祝福会在深圳精诚如皋医院,自己的78岁的生日,竟是在骨科病房里度过。
想方设法办好事
十天前,杨奶奶在家中不慎摔倒,剧痛瞬间席卷右胸和髋尾部。120呼啸着将她送入我院急诊。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右侧第3-6肋及左侧第2肋不全性骨折、左侧耻骨上支骨折、右侧髋臼前缘骨折、左侧髋臼骨折(S4区)、右侧外踝骨折……高龄、多发骨折,加上基础疾病复杂——脑梗死、脑萎缩、严重的骨质疏松、心血管问题,如同一座座险峰横亘在老人面前。每一处骨折都像一道催命符,尤其是承重的髋臼部位,若不及时手术,老人可能再也无法站立。
“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面对如此棘手的复合创伤,外科病院院长、骨科一病区主任张兵团队迅速集结。他们仔细研读影像资料,反复推演手术方案,将杨奶奶的全身状况、骨骼质量、麻醉风险纳入通盘考量。最终决定迎难而上:为老人同期实施“左侧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右腓骨骨折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植骨术”。髋臼,这个形如深碗、结构复杂的部位,其骨折复位固定被誉为骨科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对精准度的要求近乎苛刻。而杨奶奶严重的骨质疏松,更让每一枚螺钉的置入都如履薄冰。
7月15日,手术日。无影灯下,张兵主任和他的团队屏息凝神。他们像最精密的工匠,在方寸之地施展绝技:在移动脉和桡侧腕屈肌之间精准切开,小心牵开神经血管;仔细显露、清理骨折端;在C臂机的严密监控下,牵引、撬拨、复位……当压缩塌陷的髋臼关节面被一点点恢复原状,当2孔重建钢板被完美塑形贴合骨面,当一枚枚锁定螺钉稳稳锚入脆弱的骨质,当同种异体骨被植入以促进愈合——这场与时间赛跑、与脆弱骨质较量的硬仗,终于打赢了!汗水浸透了手术衣,疲惫写在每个人脸上,但看到屏幕上复位满意的影像,所有付出都化作了欣慰。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当杨奶奶被安全送回病房,一个温暖的惊喜正在酝酿——细心的护士长佘晓敏在整理资料时发现,7月15日,恰是杨奶奶78岁的生辰。刚刚经历重大手术的老人,此刻正被疼痛和虚弱包围。“不能让老人在病床上孤独地过生日!” 护理团队的心意不谋而合。她们悄悄订好了生日蛋糕,精心挑选了饱含祝福的贺卡。
傍晚,温暖的生日歌在骨科一病区亮起。护士长佘晓敏拎着蛋糕,唱着生日歌,轻轻走到杨奶奶床前。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与轻柔的歌声奇妙地交织。刚从麻醉中完全清醒过来的杨奶奶,看着跳跃的烛光和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浑浊的双眼瞬间涌出热泪。她颤抖的手紧紧握住护士的手:“闺女啊……谢谢,谢谢你们……我以为这把老骨头要交代了,没想到还能过生日,还是你们给我过……” 蛋糕的甜香弥漫在病房,冲淡了消毒水的味道,也温暖了同病房每一位患者和家属的心。
“手术刀能修复断裂的骨骼,但唯有爱与关怀,才能真正抚慰伤痛的心灵。”张兵副院长在查房时感慨道,“治好病是本职,但让患者在脆弱时刻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给他们希望和力量,同样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份内事’。” 精准锁定钢板螺钉是技术的高峰,而病床前那盏摇曳的生日烛光,则是医者仁心最动人的注脚。
杨奶奶的故事,是我院践行“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服务理念的一个缩影。在无影灯下追求毫米级的精准,是技术之“精”;在病房里守护患者心底的暖,是人文之“诚”。当顶流的骨科技术遇见有温度的人文关怀,便有了穿透病痛阴霾的力量。 我们深知,患者的信任,始于精湛的医术,更系于这份将心比心、视患如亲的赤诚。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做生命的工程师,更愿做那盏温暖的长明灯,照亮每一位患者前行的方向。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