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400-106-9998
【精诚皋医】秋冬为何眼睛也“口渴”?带你了解干眼症

随着秋风渐起,冬意渐浓,许多人不仅感受到了皮肤干燥,眼睛也开始出现干涩、刺痛、疲劳甚至视物模糊等不适。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眼疲劳”,而是秋冬季高发的干眼症在作祟。
什么是干眼症?它不仅仅是“缺水”

干眼症,顾名思义,是一种主要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眼部不适、视觉障碍和眼表组织损伤的常见疾病。
很多人认为干眼就是“眼睛缺水”,但实际上,它可能源于两个方面:
1.“缺水”型干眼:泪腺分泌的“水质”泪液不足。
2.“蒸发过强”型干眼:更常见的一种,是由于眼睑边缘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的“锁水油脂”(睑脂)不足或不健康。这层油脂本该覆盖在泪液表面,防止其过快蒸发。一旦油脂层缺失,眼泪就像没有盖子的杯子里的水,很快就会干掉。

为何秋冬季节干眼症高发?
秋冬季节的独特环境,如同为干眼症的爆发按下了“加速键”:
1.环境干燥,湿度骤降:冷空气本身含水量低,而室内供暖(如空调、暖气)会进一步加剧空气干燥,使眼球表面的泪液蒸发速度显著加快。
2.寒风刺激:户外凛冽的寒风会直接刺激眼球,加速泪液蒸发,并可能引发反射性泪液分泌,但这种泪水质量差,留不住,反而加重不适。
3.睑板腺“遇冷凝固”:构成泪膜油脂层的睑脂,在温度较低时会变得黏稠,像猪油遇冷凝固一样,导致睑板腺出口堵塞,油脂分泌不畅,“锁水”功能大打折扣。
4.室内活动增多,屏幕使用时间延长:秋冬户外活动减少,人们更多地待在室内,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会导致眨眼频率明显减少(正常每分钟眨眼15-20次,专注屏幕时可能仅为5-7次),而眨眼是促进泪液均匀分布和睑板腺排油的关键动作。

你中招了吗?干眼症的常见症状

干眼症的表现多样,并非只有“干”:
基础感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
视觉相关:视疲劳、畏光、视物模糊、需要频繁眨眼才能看清。
其他不适:眼红、眼痒、眼部分泌物黏稠、莫名其妙流泪(由于基础泪液不足,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
严重情况:可能损伤角膜,导致视力下降。
如何科学应对与预防?
给你的眼睛“加湿锁水”
面对秋冬干眼,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科学干预来有效缓解:
1.增加环境湿度:在办公室或家中使用加湿器,将空气湿度维持在40%-60%之间。
2.主动多眨眼:尤其是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眨眼,保证泪膜均匀涂布。
3.遵循“20-20-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至少20秒,让眼睛得到休息。
4.热敷眼睛——性价比最高的“物理疗法”:
方法:用40-45℃的温热的毛巾或蒸汽眼罩敷在闭上的眼皮上,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
原理:热量可以有效融化堵塞在睑板腺里凝固的油脂,促进其顺畅排出,从根本上改善“蒸发过强”型干眼。敷完后可以轻轻按摩上下眼睑,效果更佳。
5.合理使用人工泪液:
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适合长期和频繁使用。
优先选择含有脂质成分的人工泪液,它不仅能补水,还能模拟天然油脂,减少蒸发。
请勿自行长期使用网红“网红眼药水”,特别是那些宣称能快速去红血丝的,可能含有血管收缩剂或防腐剂,长期使用会加重干眼。

6.注意眼部防护:大风天外出时,佩戴密封性较好的防风镜或框架眼镜,减少风沙和冷空气的直接刺激。
7.调整饮食结构:多喝水,保证身体水分充足。适当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深海鱼、亚麻籽油、坚果),有助于抗炎和改善睑板腺功能。
8.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上述方法无法缓解症状,或不适感严重影响生活,请务必及时就医。眼科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查(如泪液分泌测试、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成像等)明确你的干眼类型和程度,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如超声雾化熏眼、睑板腺按摩、强脉冲光(IPL)治疗等。

秋冬干眼症是一个普遍但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它不仅仅是季节带来的小麻烦,更是需要科学管理的慢性疾病。理解其成因,通过改善环境、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坚持热敷、清洁睑缘等日常护理,我们完全可以为眼睛建立起一道坚实的“保湿屏障”,让双眸在干燥的季节里依然保持清澈与舒适。
记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呵护肌肤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它们多一点关爱。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