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400-106-9998

【精诚皋医】秋日养生正当时,这样养肺更健康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中医强调顺应四时的变化来调理身体,秋季正是养护肺脏的黄金时期,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科学地进行养肺。
为何秋日要养肺?
中医理论认为,秋季属“金”,对应五脏中的“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燥邪易从口鼻入侵,耗伤肺阴,导致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不适。秋季气温多变,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进一步加重肺的负担,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易便秘。
因此,秋季养肺,不仅能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还能增强免疫力,为冬季藏精打下基础。
秋日如何养肺?
1.饮食养肺
秋季饮食应以“润燥、滋阴、生津”为主,多吃白色食物,中医认为白色入肺,能润肺生津、清热化痰。
①梨
梨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痛、咳嗽痰少等不适,可搭配冰糖、川贝母同炖,增强润肺止咳之效。
②蜂蜜
蜂蜜性平,味甘,入脾、肺、大肠经,能补中润燥,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干、皮肤干燥、肠燥便秘等不适,可搭配温水冲服、梨汁或萝卜同用,增强润肺滑肠之效。
③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可缓解秋季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肺虚久咳、倦怠乏力等不适,可搭配小米煮粥、排骨炖汤,增强健脾益肺之效。
此外,秋季应忌辛燥,少吃辣椒、花椒、生姜、羊肉等辛辣温热食物,避免“火上浇油”加重燥邪。
2.起居养肺
秋季应早卧早起,顺应自然收敛之气。每晚10时前入睡养阴,早6时左右起床,开窗呼吸新鲜空气,助肺气舒展。
秋季天干物燥,要保持室内适宜湿度,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湿毛巾,避免燥邪伤肺。
秋季气温多变,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特别是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秋季运动不宜过激,以免耗气伤津。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柔和运动,配合深呼吸,增强肺活量,促进气血运行。
3.情绪养肺
秋属金,在志为悲,悲忧伤肺,秋季草木凋零,人易产生忧郁、悲伤的情绪。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可多听轻松音乐、散步赏景、与友人交谈,或通过冥想、呼吸练习调节情绪。
4.穴位养肺
①太溪穴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具有润燥降火的功效,能滋养肾阴,濡养全身脏腑,从而缓解燥邪对人体的伤害。此外,太溪穴还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②肺俞穴
肺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刺激肺俞穴能有效疏散风邪、滋养肺阴、增强卫气。此外,经常按揉或艾灸此穴,还可改善气短乏力、抵抗力低下等问题,是秋季养肺的重要保健穴位。
③迎香穴
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终止穴,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刺激迎香穴能有效宣通肺气、清热润燥、增强鼻腔抵抗力,从而减轻燥邪对呼吸门户的侵害。此外,经常按揉此穴还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是预防和缓解秋季呼吸道问题的重要保健穴位。
养生之道
秋养肺,冬少病。顺应天时,调理肺气,不仅能安然度秋,更能为寒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