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小妙招,助您扶正祛邪,温阳补气
中元节,为道教所称,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带有祭祖和感恩的双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特殊的存在,它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孝敬、思念的重要节日。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中元节同时具备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渊源。此名源于道教,其节俗始于古代儒家秋尝祭祀的古老习俗。
发展到宋代,形成了一日三节的形态,即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祭地官,祈求定人间善恶,民间祭祀祖先、孤魂野鬼。佛教受儒家影响,设盂兰盆会,以超度历代先祖。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又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注重孝道,因此中元节祭祖节俗得以扎根民间。
中元习俗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中元节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祭鬼
清明与中元都祭祀祖先,但中元这个“鬼节”与清明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但旨在让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脱超生,而且还顾及孤魂野鬼。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这个特殊日子的关键词。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作“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民间于此日在地上供施酒食,叫“施野鬼食”,在路边焚烧纸衣,叫“施野鬼衣”,有的还焚烧纸车、纸马,意在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让他们找见归去的路,速速离开。
城隍出巡
明清年间,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会举行祭坛会,有声势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称其为“三巡会”。七月半这日,跟其他两日一样,由城隍神率同新江司、长人司、高昌司、财帛司,从邑庙(城隍庙)出发,地方官在前为其清道,行至西门外邑厉坛赈济孤魂。城隍老爷出巡的仪仗舆从十分壮观,有活人装扮的皇隶到诸鬼相,还有旗锣队、花灯队、高跷队、彩船队等等,走遍城内的主要街巷。
河灯度孤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用木、纸、荷叶等做成荷花形状,中间点上灯盏或者蜡烛,有的还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放于水中,任其漂流,为的是给亡魂照明引路,让他们早日到达理想的彼岸。“七月半”之夜,放河灯的人多,看河灯的人更多。夜色中萤火万点,煞是好看。而人们也相信,如果一盏河灯在水中沉没,那就是一个亡魂已经投胎转世,而如果灯漂得很远或者靠岸,就代表着亡魂到了彼岸的极乐世界。
烧纸钱
中国城乡都有化烧纸钱,祭祖先的习惯。节日当天,人们带着纸钱 到坟上去祭奠祖先,其情景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城里人也大 都在中元节夜里到附近路口焚烧纸钱,以此祭奠已故亲人的亡灵。
演杂剧
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在中元节到来之际,在庵观寺院,设盂兰会,搭苫高台,鬼王栅座,诵念经文,演出《目连救母》杂剧 ,做水陆道场,施放焰火,俗谓“济孤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中元节》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 ‘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
中元意义
中元节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祭祖作为中元节的重要活动,是维系血缘宗亲的纽带,是实行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孝文化的重要方式。孝文化作为中元节重要的精神内核,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教育价值。
“夜不外露”
不只是习俗
更是养生智慧
中元节有「夜不外出」的传统说法,从现代养生角度看,也藏着科学道理:
避免熬夜,防「秋乏」提前找上门
入秋后日照缩短,人体阳气逐渐收敛,熬夜会加速阳气耗损,导致白天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比夏季适当提前 1 小时,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
清晨别贪凉,开窗通风有讲究
早上气温较低,开窗通风建议选在9点后(阳光渐强、寒气减弱),每次通风30分钟即可。
夜间外出做好保暖和防护
若因祭祀需要夜间外出,注意两点:一是穿长袖或薄外套,避开夜间寒气侵袭关节(尤其肩颈、膝盖);二是随身携带驱蚊液,夏秋交替蚊虫仍活跃,避免被蚊虫叮咬。
防护:重点防
「湿邪 + 情绪内耗」
中元节前后,气候潮湿、情绪易感伤,养生需兼顾「身体 + 心理」:
情绪调节
缅怀≠过度悲伤
纪念先辈时,可通过整理老照片、讲述回忆等温和方式表达思念,避免长时间沉浸在 悲伤中。若情绪低落,可多到户外散步(比如清晨或傍晚阳光柔和时),借助自然环境舒缓心情。
注意环境清洁
减少健康隐患
祭祀后及时清理香烛、纸钱残留物,避免粉尘刺激呼吸道 ;家中角落( 比如阳台、卫生间)定期打扫,防止 潮湿滋生霉菌,尤其对过敏体质人群很重要。
祛湿别盲目
先看「体质」
若感觉身体沉重、舌苔厚腻, 可喝些红豆薏米水(薏米提前炒制去寒),或用艾草水泡脚(每周 2-3 次);体质偏寒的人,别过量吃冬瓜、苦瓜等凉性食物,可多吃南瓜、山药健脾。
中元养生
中医认为,在“风、寒、暑、湿、燥、火”此“六邪”中,湿邪最为迁延难祛。体内多湿之人,内部的湿气容易与体外的湿邪里应外合,从而招致多种疾病,缠绵不愈。
怎么才能祛湿呢?
祛湿
注意起居
农历七月中,岭南地区的气候潮湿,应避免长期待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避免湿气入侵体内。如遇雨水淋湿衣物,应及时更换,淋浴过后应及时擦干身体和头发。
祛湿
注意饮食
此时岭南地区的天气仍然十分炎热,过度贪食生冷瓜果、饮料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脾阳受损则水湿不化,湿气便容易在体内留存。因此,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可适当食用山药、薏米、茯苓、白扁豆、赤小豆等食物。
祛湿
推荐的养生药膳
咱们常说“药食同源”,日常生活中通过食用药膳同样能获得理想的养生效果。下面为大家推荐一款简单的祛湿药膳。
红豆山药薏米羹
配料:红豆沙300克,清水500ml,山药200克,白糖150克,薏米30克。
制法:将山药与红小豆、薏苡仁蒸熟捣泥,加适量的水、冰糖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
适用于中元节前后脘腹胀闷,食欲欠佳之人。
祛湿
保健穴位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温阳补气、消瘀散结等作用,有助于提升人体阳气。
下面教大家几个温阳健脾祛湿的艾灸保健穴位,闲暇时段不妨持艾施灸,每穴3-5分钟,为健康充充值。
关元穴: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
丰隆穴:丰隆穴在小腿外侧,胫骨前嵴旁开2横指,外踝尖上8寸。
足三里: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外侧膝眼下3寸。
中元节吃鸭,养生出奇效!
在中元节,很多地方也有吃鸭子的风俗,其实,鸭属寒,中元节前后正值三伏,现在吃也正是最佳时机,在养生方面更有奇效!
保护心脏
鸭肉中含有很丰富的烟酸,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故吃鸭肉可保护心脏。
防病、抗衰老
鸭肉中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非常丰富,能够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有抗衰老的作用。
降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鸭肉中脂肪酸只要不饱和脂肪酸,有其化学成分近似橄榄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补虚劳、滋五脏
中医认为,鸭肉性寒,归脾、胃、肺、肾经,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清热健脾,可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
补虚劳、滋五脏
中医认为,鸭肉性寒,归脾、胃、肺、肾经,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清热健脾,可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
食补是很重要的
养生方式
食疗辅助
食补是很重要的养生方式。
多吃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除了日常有意多吃生姜蒜外,我们还可以煮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体内寒湿气就排出来了,这个办法非常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青睐滋润食物
中元节是秋季中阳气最旺的节气,人们特别容易上火。所以中元节适合多吃一些较为滋润的食物,润心祛肺燥。
在这里奉送几道药膳食谱:
莲藕煲鸭汤
材料:
老鸭半只、新鲜莲藕500g、党参30g、红枣30g、莲子30g、枸杞30g、精盐适量。
做法:
1.把党参、红枣、莲子、枸杞等煲汤料放入碗中,注满清水,泡30分钟左右后,捞起沥干水分,备用;
2.将老鸭洗净,烧一锅开水,把老鸭放到开水中灼30s左右,捞起沥干水分;
3.将老鸭砍成大小适中的小件,放入陶碗中备用;
4.把莲藕洗净,切大块,放入陶碗中备用;
5.把切好的老鸭、莲藕以及泡好的煲汤料一起放入煲汤锅中,加水烧开后文火煮2小时加盐调味,既可饮用。
功效:
鸭肉性凉,同时又具有养胃、清热解毒、消水肿、止咳化痰等作用,莲藕有开胃清热,滋阴养性的功效,莲藕与老鸭搭配起来熬的汤就具有滋补养胃,消水肿的良好效果,特别适合中元时节食用。
百合冬瓜汤
材料:
冬瓜500g、百合100g、盐适量。
做法:
1.冬瓜洗干净,切块(注意不要切得太小),百合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2.冬瓜百合一同下锅,加水适量,文火炖10分钟至水开即可。
功效:
百合冬瓜汤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清心安神的功效,非常适合中元时节饮用。另外,如果想要汤的味道变得更好一些,不妨可以在汤里加入一些肉片,最好是加入鱼肉不要加猪肉,因为猪肉比较惹湿气。
莲子银耳羹
材料:
银耳100g、莲子20g、红枣5颗、冰糖适量。
做法:
1.提前准备好上好的银耳,最好是用清水把银耳泡30分钟,把银耳泡软了煮起来更容易;
2.把莲子与红枣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3.在锅中放入4碗清水,再放入莲子,大火煮10分左右,然后加入银耳和红枣,文火煮90分钟即可。
功效:
莲子银耳羹有较强的滋养身体的功效,是传统的润肤养颜佳品,在天气较为干燥的中元时节食用一碗莲子银耳羹,简直就是润心润肺啦。
上一页
上一页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