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400-106-9998

【精诚皋医】沉默的“腿梗”——下肢动脉闭塞,严重可致截肢!
隔壁王大爷
最近发现散步后腿疼
休息一会后症状消失
继续走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疼
同时还老感觉足部发凉
怎么也不暖和
开始还以为是“老寒腿”
去医院诊断才发现原来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什么是下肢动脉闭塞?
顾名思义,就是下肢的动脉血管发生了堵塞,导致血液无法顺畅流通。这就像是一条为腿部输送营养和氧气的“生命线”被切断了,腿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据统计,下肢动脉闭塞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在50岁以下人群中,发病率约为3%,而在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5%-20%。此外,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闭塞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下肢动脉闭塞的信号灯
下肢动脉闭塞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以下一些信号。
1.间歇性跛行
这是下肢动脉闭塞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腿部酸痛、无力,休息后缓解,继续行走又会出现。据统计,约30%-50%的患者以间歇性跛行为首发症状。
2.腿部发凉、麻木
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患者会感觉腿部发凉、麻木,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也是如此。
3.皮肤颜色改变
患肢皮肤颜色苍白或发紫,严重时会出现皮肤溃疡、坏疽。数据显示,约5%-10%的患者会发展为严重肢体缺血(CLI),其中1%-2%的患者最终需要截肢。
4.脉搏减弱或消失
触摸患肢的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会发现脉搏减弱甚至消失。
哪些人容易“中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即血管内的斑块像垃圾一样堆积如山。所以导致下肢动脉闭塞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几类。
1.吸烟者
烟草含有数十种有害物质,可引起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损伤、血液黏滞,因此,吸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导致血管损伤。约60%-80%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合并高血压。
4.高血脂患者
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5.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烟草含有数十种有害物质,可引起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损伤、血液黏滞,因此,吸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闭塞?
预防下肢动脉闭塞,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1.戒烟限酒
吸烟是导致下肢动脉闭塞的头号元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研究表明,戒烟后5年内,下肢动脉闭塞的风险可降低50%。
限酒同样重要,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和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2.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高血脂患者应通过饮食和药物控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
3.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蔬菜水果钟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持BMI在18.5-24.9之间。
4.适量运动
如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5.定期体检
高危人群(如吸烟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应每年进行一次踝肱指数(ABI)检查,早期发现下肢动脉闭塞。对于有症状或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健康状况。
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护理
对于已经确诊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1.患肢保暖
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受凉,但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直接加热,以免烫伤。
2.皮肤护理
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外伤,每天检查皮肤是否有破损、溃疡等情况。
3.功能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如Buerger运动,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4.心理护理
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上一页
上一页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