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400-106-9998

【精诚皋医】循时养正:立秋篇——从“咬秋”到“润燥”, 立秋养生指南
每年阳历8月7日前后,进入立秋节气。“秋”乃“禾”、“火”也,说明立秋之时,谷物成熟了,“禾”可燃“火”也。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立秋三候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过后,人们在刮风时会感到不同于盛夏时的凉爽,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也感阴而鸣。但此时苏州的天气,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仍处于炎热之中,素有“秋老虎”之称。
01 起居有常
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节气,此时气候由热转凉,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趋向成熟收获,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呈现出阳消阴长的演变。立秋起居要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如此可延长夜间的睡眠时间,正好借此补偿暑日的睡眠不足。立秋后不宜再像盛夏时那样长时间开空调睡觉,以免寒邪入侵,导致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但立秋时暑热未尽,衣着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02 饮食调养
立秋时气温仍然很高,各种食品极易腐败变质,是菌痢、寄生虫等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需注意饮食卫生,开启过的饮料、食品要注意密封、冷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用流动的水多清洗几遍,削皮后再吃。
立秋“咬秋”
部分地区有立秋“咬秋”(吃瓜)习俗,但俗话说:“秋瓜坏肚”,立秋后如果一次性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如西瓜等,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脾胃虚寒者尤应慎食。
立秋饮食推荐
立秋时节,燥气渐盛,易伤肺津,饮食上可多吃滋润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莲藕、荸荠、山药、蜂蜜、芝麻、杏仁、豆浆、糯米、粳米等。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肺主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因此,立秋时可适当多吃一些酸味食物,如葡萄、石榴、柠檬、柚子、乌梅等,以收敛肺气,生津润燥;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韭菜、大蒜等,以防发散肺气,助燥伤阴。
立秋后脾胃功能逐渐恢复,可适当食用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南瓜、大枣等,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为冬季储备能量。过去夏季消耗大、营养不足,到了秋天有贴秋膘的习惯。但现代人普遍营养充足,夏季也多空调环境,消耗相对小。故立秋后不宜盲目大量进补高热量、肥甘厚腻食物,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痰湿内生、上火,应以清补、平补为主,宜多食润肺健脾的食物。
03 运动保健
立秋后天气转凉,适合进行适度的运动,以增强体质,顺应秋季 “收敛” 的特点。运动项目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大汗淋漓,耗伤阳气。
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此时气温适宜,避免在正午烈日下运动。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宜大量饮用冷饮,可适当饮用温盐水或温开水。此外,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运动后吹风受凉。
地址:如皋市福寿西路2号 联系电话:0513-87287988